西北道教论坛:生态道观活动对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贡献
时间:2018-01-27 来源:陕西道协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任兴之
道教生态思想,渊源于老子《道德经》,展现于《太平经》,扩展于众多道经和戒律。中国历史上,道教教义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对于维系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在古老的道教戒律中,最早涉及生态环保的是《太平经》。《太平经》明确提出“慎烧山破石,延及草木,折华(花)伤枝”,并且专列《禁烧山林》的条目。在其它经奥如《老君百八十戒》等戒律中,明确要求人们爱及昆虫、草木、鸟兽,爱及山川河流,不得无故伤害任何生命。在保护自然方面,制定了许多戒条。《太上感应篇》列举了种种伤害物命的行j为,予以强烈谴责,并且警告说“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后则死,死有余责,殃及子孙”。在全真道的戒条中也有具体规定。
在古代道教宫观中,除了严格遵循一般道众需要遵守的戒条之外,还特别倡导在节的前提下从事一切活动。为什么要十分重视节俭呢?一方面是体现老子思想对人类欲望予以节制,另一方面就是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使道观中的各种活动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最小。“天地人万物,本共治一事,善则俱乐,恶则俱苦”。
二、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森林、湿地、水是自然界相互依赖的天然生态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伐滥挖,湿地遭到破坏,森林、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矿产资源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枯竭。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湿地退化,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频发,水体污染,以致流行病蔓延。科学家断言,假如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海,同日时将伴随许多环境问题和生产问题,人类将无法生存。
道教经典《太平经》《分别贫富法》中所说“人类财富的多寡并不是以拥有多少金
珠宝为标准,而是以自然界的生命兴旺与物种多少为评判”。
三、生态道观是中国道教同世界的对话
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受到严重威胁,出路在何方?从道教理论和“生态学”角度看二者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是一致的。自然界的物种是循环往复的在转化。老子曰:“万物并存,吾以观其復,夫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復命”。由此人类应仿效自然建立良性的循环性自然性和社会状态。2004年,由我发动并建成“太白山铁甲生态道观”,2006年倡导、主持,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太白山召开会议,被称其为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主题是道教和生态环境保护—一关爱自然。道教和西方对话,这是第一次道教生态思想与西方现代思想对话的尝试和探索。第一次工作间通过了《秦岭宣言》,共计6项内容:融生态教育于宫观建设和道教活动之中;减少香表、蜡和鞭炮产生的污染;可持续性使用自有土地;关注道观周边的物种保护和绿化采用节约能源新技术;保护区域水资源。这次工作间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致力于营建环境友好型道教宫观。
2007年6月,由楼观台道观和陕西省社科院主办,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荷兰生态管理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总部,西安黑河森林公园协办,参加的道教界代表除首次参加的宫观外,增加了甘肃、江苏、浙江、广东四省代表,在太白山举行了第二次工作间。这次工作间的主题是“从我做起,关爱自然,营建生态道观”。正式提出创建生态道观,两次道教生态教育工作间得到了国家宗教局和中国道教协会的高度关注。2008年10月,在茅山举行了第三次工作间,定名为“第三次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这次论坛通过了《茅山宣言》,从此,营建生态道观活动走向广阔空间。《茅山宣言》提出了今后10年生态道观工作的七项要点:
1)加强教职人员培训,增进生态意识,确立环境保护的道教职责
2)坚持教内先行,倡导俭朴节约的生活方式,节能降耗,形成节俭风尚
3)积极参与社会环保事业,促进建立良性的全球生态圈
4)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扩大道教生态思想在全社会的传播;
5)以建设生态道观为己任,将其纳入全社会环保计划之中,形成与社会的互动;
6)以生态理念贯穿道教教务活动,实现资产使用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7)建立宫观生态保护的联系网络,以增进宫观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次论坛关于“生态道观”的定义,确定为6条依法登记,以道教“道尊德贵”教义为依据,尊老子为生态保护神;合理使用土地水源、植被等资源,绿化和美化道观内外的景观;合理配置保护水源和治理污染的设施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的规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观道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形成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社区人群相协调的良性生态圈。这次论坛得到了国家宗教局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十划署科耶文博士在讲话中高度评价道教生态思想,认为“60岁的联合国要向两千岁的道教学习生态智慧”。将中国道教界开展的宫观生态保护活动纳入全球求生态保护视野。
四、生态道观活动的展望
生态宫观建设应是在传承传统信仰的基础上,呈现出人文型、环保型为一体的现代理念宫观,其功能应定位为一个生态保护教育基地。人类为了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大自然才是人类最基础的条件,而道教的自然崇拜就是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种理念,起到规范、约束人们行了为,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今天,我们提倡道教生态智慧中的自然崇拜,目的是要用古老的智慧和生态道观理念,来探究自然崇拜与现代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从信仰中把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务和宣传中,提高环保意识,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