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道教协会

金明立:道教在宗教中国化道路上的历史、使命与发展对策

时间:2018-05-26    来源:陕西省道教协会网站整理    作者:金明立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应该“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宗教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指向,强调了“四个必须”的重要价值。包括,必须要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要重视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在这“四个必须”之中,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被摆在了首要地位。这是因为我国宗教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核心价值观,把握中国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好宗教的作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教义、教规能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推进中国在发展中文明进步的诉求。
        作为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道教必须要认识到,中国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盲目的过程,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的内容入手。首先,应该进一步对道教教义教规进行深入挖掘,在此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建为目标,不断促进道教的进步;另外,当代中国发展步伐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道教必须要紧密把握时代的脉搏,对原有的教规教义进行充实与丰富,开展与时代相符的阐述;不仅如此,道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者之一,在中国化发展的进程中,道教应该与时俱进,发挥好阐释的重要作用。其实,道教早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就是一个动态化的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道教总是能够结合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与现实的需要,对其内容、教义进行推陈出新。最早是在东汉中期之后,当时存在着宦官贵戚专权而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而黄老道教的思潮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道教的经典中出现了无穷的政治智慧。例如在《太平经》中就有:“太者,大也;大者,天也;天能覆育万物,其功最大。平者,地也,地平,然能养育万物。经者,常也;天以日月五星为经,地以岳渎山川为经。天地失常道,即万物悉受灾。帝王上法皇天,下法后地,中法经纬,星辰岳渎,育养万物。故曰大顺之道。”另外,《道德经》第八章,也要求道教人士在“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动善时”,“动善时”就是要像水一样轻盈灵动,遵循天地之法,做顺应时代的好公民,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昌明,天下才能太平。而西汉黄老道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甘忠可,看到当时因王公宦官专权而导致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便上书汉哀帝、上书了建议坚强中央集权领导的改革方案,而这个方案却触动了腐败权贵的利益,所以被认为是罔上惑众,因此入狱而死。在看到东汉末年的统治阶层,已经背离了这种和谐统一的大顺之道,因此全国各地都较为频繁地出现了以宗教名义发动的起义,张角就是公开以“奉事黄老道”的形式,“以善道教化天下”,特别是用“符水治病”,“叩头思过”等宗教活动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的确产生了一定的稳定效果。在十几年的传教中,张角等人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与基础,便发动了集中性的起义。正是因为道教的这次起义,才对东汉王朝的腐败统治造成了极为致命的打击,虽然随后起义被镇压,但是东汉王朝实际上已经处于名存实亡的阶段。
        当前社会,我国处于一个政治清明,国力强大、安定祥和的状态,所以道教更应该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应该将古老道教经典教义中的思想与中国化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道教文化在历史上就发生了不断的融合改造,实现了与社会发展的相互适应。以曹魏政权对于道教的改造为例,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曹操因为镇压起义取得了赫赫战功,于是,他对道教采取了招安的方式,加强了对张氏后裔的优崇;但曹操为了避免起义出现死灰复燃的现象,又对道教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而当时的道教人士也认为道教只有归顺大道——朝廷,才能实现天下太平,所以当时的五斗米道教徒从精神上,便彻底归顺了朝廷,逐步实现了以国家利益为上的信仰追求。在东汉末期,道教对政治的融合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同时曹操在后期也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从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诗词歌赋之中就可以看出曹操对于道教传统神仙生活的向往。除了在东汉末期以外,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同样实现了对社会发展的融合,努力与政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例如在南北朝时期,道教主流就进一步与统治阶级相适应。在《魏书·释老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寇谦之“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大道清虚,岂有斯事。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练”。
        除了寇谦之之外,江南的高道陆修静也对南天师道进行了改造,不仅对道教组织系统进行了整合,同时还整顿了民间混乱的状态,禁止出现道官自行署职的情况,对道官的晋升制度进行了健全。在汉魏之际,统治者为了避免宗教活动对人心的鼓动,还对传统的道教活动方式进行了改造。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楼观高道岐晖,顺应时代步伐,与爱民如子的李唐王朝建立了密切关系,为隋末唐初的大盛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隋大业七年,众弟子问他们的师傅岐晖道:天下大乱,道教该何去何从?岐晖回答道:天道将改,不用担心,当有老君子孙治世,天下将大兴,后数年,隋朝果乱,天下狼烟四起。李渊起兵于晋阳,直指关中,其女平阳公主屯兵陕西周至宜寿宫,岐晖以观中粮草相济。后来,李渊兵至蒲津关,岐晖安排观中道士八十多人前去接应而得到了唐王朝的信赖,授封紫金光禄大夫,奉道祖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大修楼观台道观,并在临潼骊山修朝元阁供奉道教道祖老子至今。从唐代开始,不仅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的崇道政策,同时还加强对道教事务的管理,实现了道教在发展上的有序化。
        道教最高信仰是“道”,从《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来看中国道教的发展演变,道教在学道、修道、行道等多个方面都是一成不变的,而唯一变动的就是根据社会、政治、民心以及统治者的态度、思想等而发生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不断发展的中国宗教。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必须要承担好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责任,真正引导宗教实现中国化的发展。在宗教中国化的过程中,道教应该努力与中国的政治相互协调,努力与中国当前的文化价值观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努力适应中国的国情与民心,这样才能发挥道教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主动融入到民族复兴的战略之中,形成强大的助力。相对而言,道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存在本土化的问题,但是道教也应该树立动态的思想与态度,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这样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此过程中,道教应该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营养,扎根于优秀文化,在顺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调适。对此,道教首先应该努力将自身的教义与中华优秀文化有机融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积极加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弘扬之中。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其自身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特色。道教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其不仅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获得充足的养分,同时还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影响力与作用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应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要求,实现有机的、灵活的自我调适。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的侵蚀、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出现更替的前提背景下,道教必须要做好自身教义、教规的分析与自省工作,将自己摆在社会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念之中,寻找自身与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偏差,从而进行自我修正与不断完善。在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格局之下,道教也应该不断吸收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新思想与新观念,对自己的教义思想体系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这样才能实现道教在文化内涵上的充实。同时,道教还应该在教理教义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作出更为全面的阐释。在漫长的发展长河中,道教已经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信仰、教义、礼仪制度,展现出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道教在发展过程中更加个性化,是值得保持与弘扬的。但是道教也应该与当代社会相互适应,从现有的信仰、教义、礼仪制度之中深入挖掘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作为标尺来进行阐释。对此,道教应该对经典的教义、教规进行较为深刻的研读,在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经典进行全新的、符合时代先进思想的阐释,这样才能推动道教的时代化发展。最后,道教在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过程中,还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与实践过程中优秀的精神结晶,也是中华文明长期滋养的结果。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因此,道教必须要在此背景下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发展的方向,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突出遵道贵德的爱国主义核心内容,将这一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作为核心信仰,帮助并且引导道教界人士的认识、信教群众能形成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这样才能自觉加入到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积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样才能发挥道教在文化、思想上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而在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过程中,道教应该坚持爱国、和谐、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推动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与创造性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追本溯源,在优秀的道教文化中探寻值得挖掘的内容。例如,在道教的教义中,本来就有积极倡导济世利人的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念、清静无为的精神境界、性命双修的养生方式、天人和谐的生存理念,这些理念不仅集中反映了道教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同时,在当代还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在实现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道教应该积极开展形式具有多样化、特色性的文化论坛、讲经论道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这样才能为社会展现出道教优秀文化的风采,在融入时代特征的同时,促进道教的中国化发展。另外,在道教的文化当中,还有“长生久视”的生命追求,在《抱朴子·金丹》中就有:“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令人不老不死。”充分反映了道教对于有限生命的抗争,在当前社会,道教对内丹、养生之术的研究对于中国医学、以及养生学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行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会加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为道教医学、养生学的发掘、普及与利用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道教应该以促进全民健康为目的,为古老道教的中国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融入更多的现实价值。《阴符经》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在此过程中,道教不仅可以结合实际,培养饮食、心理养身学的研究推广,在促进道教科学养生的同时,加强对传统武术、针灸、按摩、推拿等道教动静养生方式的广泛推广。同时,道教还应该多开展多种类型的研讨会、论坛以及讲座,积极在社会上发掘更多的养生人才。最后,在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过程中,还应该对道教的文化典籍进行丰富与发展。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的影响下,道教的经典也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应该充分融入我党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化的发展要求,加强党和政府对道教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做到集思广益、结合实践,既要保持道教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精神的内核,同时还应该注重变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一份贡献。
        在促进道教的中国化发展的进程中,必须要融入法治思想与观念,将道法与国法紧密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法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追求目标,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任何公民都没有法外特权,道教自古就有国法大于教法,教法服从国法的教规。因此,当今道教要想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宗教政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去解决问题。首先,道教应该引导道教界、信教群众学法知法,把握好国法与教义教规之间的关系。道教本身对法就有着深刻的理解,道教人士在受戒的时候,师傅都会给弟子一块外黑内黄色的小方布,这块长3尺3的小黄布名字叫“规”是当年顺治皇帝当年去北京白云观看望王常月祖师传戒时,赐予全体戒子的,王常月祖师认为“法由道生”所以给它取名叫“规”要求全体道教戒子要规规矩矩,遵道护国。因此道教更应该依法治教、依法办教,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和轻视规矩。而道教的规戒与法律的设立,在目的与价值上也具有一定的趋同性。道教的规戒强调教徒必须要安守本分、知足知止、处下不争,这是一种和谐的理念;而法律的设立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引导人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国法与教法,这两者都是导人向善的,具有基本精神价值上的一致性。尤其是在当前时期,道教徒应该坚持维护法治,首先要做一个国家的守法公民,贯彻宪法精神,坚持不动摇地将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摆在首要地位,自觉接受党、政府的依法管理,避免出现扰乱社会正常秩序、损害国家公共利益与公民安全的现象发生。而近年来,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是佛道教商业化问题,个别寺观在经济社会的浪潮冲击下,将寺观搞承包、商业化,不仅违反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扰乱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损害佛道教清净庄严形象,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滋生权力寻租、灰色交易等腐败行为。所以道教宫观住持法人,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不将宗教场所承包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搞投资或承包经营活动,不以任何“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方式将宫观场所进行商业化运作。同时,道教也应该坚持守法用法,在法治的支撑下提高依法办教的整体水平。道教协会、道教宫观,本身就具体规范的教制规章,促使道教界能够对各项宗教活动依法依规规范管理,而通过守法用法,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依法管理则能够实现对道教界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利于和谐处理与构建宗教和睦关系,对于推动道教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道教应该进一步做好、推进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促进道教活动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在依法尊法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积极向社会传播道教正面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在道教实现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当前社会客观环境的复杂性,由于受到网络时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为道教的发展带来了重重挑战,也为道教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道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实效与广泛程度。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道教在依法尊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加入到互联网主体的队列,通过构建合法的专门性的网站平台,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灵活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加强正面形象与信息的广泛宣传。在此过程中,道教需要认识到,部分媒体打着道教的名义,散播各种违法言论,甚至抹黑正常合法宗教场所,这对于道教合法形象的树立、权益的维护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道教应该本着净化网站等信息平台的原则与目的,在不信谣,不传谣的同时,还要加大对普法力度的宣传,积极制定、落实各项具体的措施,从而打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最后,要想坚持道教的中国化发展方向,还应该全面推进道教的自身建设,在复杂的社会中充分展现道教的优势与特长,这样才能增强党和政府对于道教的信任感,同时也增强广大道众和信教群众对于道教的自豪感,让道教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展现强大的实力与活力。对此,道教首先应该加强对道教团体与道教宫观的自身建设,特别是那些既担任宗教团体的主要领导人,同时又担任宫观法人的住持道长,更应该做模范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到过:“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道教团体,道教宫观领导班子在道教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也对道教团体,道教宫观领导班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道教团体,道教宫观应该接受党和政府的引导、充分感受到其支持与关心,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保证道风的纯正,建章立制,夯实组织基础,这样才能推动道教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在此过程中,道教协会,道教宫观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带头作用,在加强团结的同时,转变原有的发展观念,让道教界内部、能够形成较为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从而为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支持。不仅如此,道教还应该积极开展文明敬香活动,将生态观念融入到道教发展之中。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错误、极端的观念与做法,在放生、烧香等方面存在着恶意的、随意的以及攀比行为。道教在规范自身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对这些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开展科学合理的创建活动,基于国家法律、道教信仰等多个方面来对信众文明敬香以及放生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这样才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正面作用。比如,西安万寿八仙宫,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保护环境,文明进香,共建美丽中国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有益措施,收到了很好成效,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1995年开始实行宫观内不燃蜡烛,不鸣放鞭炮行动,有力加强了宫观的安全保证;2002年又创造性推出了使用新型环保无公害香品,同时实行庙内禁止燃烧裱纸措施,进一步塑造了道观的庄严和清净;2010年和2016年,八仙宫再次相继倡导推行使用鲜花敬神活动与进庙只烧一炉香举措,从改变信众信仰习惯入手,根本性解决了因大量香火造成安全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在道教中国化发展、推动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参与或者是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公益慈善事业,回报社会。在道教建设发展的进程中,一直贯彻着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优秀传统,积极倡导“齐同慈爱,济世利人”行动,强调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颗慈爱的心,能够用仁慈友善的态度去待人接物。因此在道教促进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慈善活动,加入到社会扶贫的进程中,发挥道教宫观慈善事业深入人心的作用。例如2012年至今,西安八仙宫在胡诚林道长的倡导和带动下,先后走访了30个乡镇、39个自然村、17余所学校,目前已有203多名贫困学生和孤儿受到资助,每月300-1000元不等。有的学生监护人也视其困难程度给予不同的资助。使这些孩子避免因经济困难而出现辍学的情况。把慈悲落在实处,让行善走在路上,在行善的路上。另外,西安骊山老母宫秉承骊山老母担当奉献精神,倡导全体教众发扬道教克勤克俭精神,将节约下来的善款用于社会公益慈善,多年来,在助学、救助孤儿、精准扶贫、修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捐助善款达360多万元,将道教济世利人精神,细化到实际行动当中,让每一次善行,像水一样滋润着渴望帮助的人;让每一次善举,像阳光一样照亮着对生活绝望的心。而在今后慈善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西安八仙宫、骊山老母宫还在积极探索更好慈善行动等相关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办出道教在慈善工作中的特色,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道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最后,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也是道教实现中国化,甚至是推进世界化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的社会背景之下,道教界也应该把握新的趋势,根据新的希望与要求,积极参与到各项建设工作中,促进对外交流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于1957年,在61年的历程中,协会不断加强了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例如在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就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外反馈了中国道教在交流沟通工作上的开展,并且制定了继续办好国际道教论坛、开展“道行天下”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将成立世界道教联合会纳入到未来5年的工作规划之中。而纵观近年来道教在世界上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立了道教协会、建立道馆的国家共有20多个,实现了文化的对外开放,也为世界道教联合会的成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凸现了这一规划的可行性。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性、互动性的过程,我们既应该注重文化的对外输出,同时还应该开展“请进来”的战略,积极邀请相关国家的友好人士,参与到道教文化弘扬发展的过程中,让更多人士全面了解我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得新时期道教事业的发展能够焕发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规范促进我国宗教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强调,党的宗教工作的开展应该把握、坚持好基本的方针,在具体引导工作中要做到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的主动权。因此,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发挥好党和政府机关的作用,将其作为引导宗教事务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具体执行者。尤其是我党,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与民族复兴的引导者,应该主动承担思想指导、组织领导的任务,全面推进宗教事务工作的积极开展。另外,从事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学者也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道教的社会化、中国化、现代化发展提供研究理论上的支持,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同时也为党和政府制定宗教管理政策提供较为充分的理论支撑;最后还应该发挥当代道教团体的爱国宗教领袖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本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根据”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的发展建设,这样才能推进道教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而言之,道教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应该学习、汲取党和政府的思想理念,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应该在把握外部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成长发展。
        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之下,道教的中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虽然道教不会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但是同样需要认识到,社会的变化、政府的政策、党的领导使得道教必须要对自身进行提升与发展,应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对自身的教规教义、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刻的分析与自省,找到自身在发展上存在的不足,扮演好自身在引导教众过程中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同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应该将自身的文化建设完善与爱国、法治、和谐、民主等思想联系在一起,全面推进文化的革新,实现道教的中国化发展。最后,道教在中国化发展中不可能始终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道教既应该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开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跟认识到对外交流的重要性,从国际化的发展角度入手,促进道教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道教的魅力,加入到道教中国化发展的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