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道教协会

【征文】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2021-09-29    来源:省道教协会网站整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规范,也是道教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和优良传统。历朝历代,许多道教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将爱国主义作为一贯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助国”、“保国”、“佐国”、“护国”等思想与传承,说明道教的爱国思想是绵延不绝的。
      一是“助国”“保国”。早在产生之初,道教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主张。如《太平经》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诀第六十五》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太平经》卷九十一《拘校三古文法第百三十二》则说:“天乃与德君独厚,故为其制作,可以自安而保国者也。”这里的“助国”、“保国”表示以某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治理,或者保护国家安全。其前提就是爱国,因为只有具备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才能产生爱国行动。
      二是“佐国”思想。《老君音诵诫经》说:“老君曰:吾汉安元年,以道授陵,立为系天师之位,佐国扶命。”其中所谓“道”即正一盟威之道,作者指出正一盟威之道是以太上老君传授给张陵为肇始的。而“佐”即辅佐,“佐国”就是辅佐国家治理,“扶命”即扶持国家命脉的延续。既然要辅佐国家治理与扶持国家命脉延续,其行为也就蕴含着爱国情感,没有爱国情感,不可能有“佐国扶命”的实际行动。
      三是“护国”思想。如《太上护国祈雨消灾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真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正一法文经护国醮海品》、《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等,“护国”即意味着以实际行动保卫国家安全。与军队国防有所不同,道教“护国”一方面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发挥,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危难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国分忧。
      四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全体道教徒和信教群众主动把爱国主义传统转化为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我们始终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领导,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坚决配合党和政府深入开展反邪教工作,参与揭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广泛开展与港澳台及国外道教界和其他友好团体的交往,发挥道教精神纽带作用,致力于祖国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们传承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的工作中,山阳县道教界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对道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弘扬道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增强道教界爱国守法意识、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引领广大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新时代的道教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爱国爱教精神贯穿于新时代的教义思想体系、戒律体系、人才建设、道风建设、宫观管理等,引导和教育道教界和信教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各地道教协会、宫观举办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讲经、征文、展览等活动,充多方面、多角度展现爱国主义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必须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道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的传播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关,传承道教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道教徒应有的神圣职责。要继续举办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创新道教文化弘扬路径,打造道教文化知名品牌,积极将道教文化宝库推向世界,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筑牢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的坚实根基。
      三是必须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深入挖掘道教养生的现代价值,开展多样化道教健身养生活动;拓宽公益慈善服务的领域,提升专业化水平,办出道教特色;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和创建生态道观建设”,推广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等环保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本文系商洛市道教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