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道教协会

【征文】《道德经》视角中的道教中国化

时间:2021-09-27    来源:陕西省道教协会网站整理    

《道德经》视角中的道教中国化
安康市道教协会会长  刘诚穹
 
各界诸位大德、朋友:
      在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宗教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对于道教中国化则是以“道”的思想为指引,助推中国发展,民族复兴。更是实现教内现代化转型的时代要求,在面对当代社会问题时,给出道教的解题思路,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一、在《道德经》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道德经》第25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四个“法”字,我理解为效法、仿效之意,“人法地”,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必然遵循自然法则,这是古老经典智慧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参考价值、绽放生命力的生动体现。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可随意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我们更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时代。
      《道德经》所描述的大地柔和祥静,五谷植其怀,甘泉源其体,劳而无怨,有功而不自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足以成为我们世人效法的楷模,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公民精神提供了思想支撑。其次,在《道德经》中,人、天、地、道,可这四层关系是相互融合共生的,人中有道,道存于人,从天道而言,要求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大自然;从人道出发,则提示我们每个个体,应该顺应社会,因势利导、着眼当下,努力使自身的修行达到和谐状态,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学会尊重他人,不逆天道、人道。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诚信、友善等的具体表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发展目标。道法自然的天道运行的和谐规律,让万物各得其所,从而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自身和谐了,身体康健;人与人和谐了,合作共赢;人与自然和谐了,国泰民康。
二、以《道德经》中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润物精神,践行道教中国化的核心价值
      《道德经》第8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不仅能够滋养万物,而且能够荡滌万物,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说:“水是万物之源,万物将归于水”。水,在道德经中隐含为“道,这七种善道明了水的功能与功效,也用水诠释了七种应物的方法与智慧。
      我在2002年刚修建东药王殿时,因资金不足,建修停滞,有一次登山看见山顶清泉,顺势而下,形成大自然中美丽的奇观,让我感悟到水的智慧在多变技法中的无穷魅力,最终,完成东药王殿的建设工程,从而使广大信众有了学习经典智慧的场所。作为道教人士,用水的七善方法教化我们。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爱党、爱国、爱教,坚定不移的推进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发挥时代价值。
三、以《道德经》中的济世利人的情怀,构建和谐社会的同心圆
      《道德经》五十四章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我理解是一个由个人勤修苦练的精神与正能量带动家庭,再带动到社会,使普天之下和谐共生,这是一个由个人的价值体现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也是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心圆;更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推进道教自身建设的历史契机。道教中国化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坚守并传承道教优秀文化,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彰显古老经典智慧的时代价值。
      安康市道教协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们身体力行,从不懈怠。为了让广大道教徒了解道教经典,开展了诗词、楹联、讲经的文化活动,同时,为了让经典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我们从2015年冬天开始,举办《道德经》讲座,每年分春秋两季,春季经典释义,秋季則以新民风建设中的“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道德经感悟分享,以学带修,以修促学。除此以外,面对自然灾难,我们更是不遗余力地践行道教的济世情怀。无论是2020年初肆虐的新冠疫情,还是2021年夏天河南郑州发生的百年不遇洪灾,都有安康市道教协会都在第一时间内募集善款捐助物资的行动。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从而找准道教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定位,用《道德经》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谐思想、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润物精神、济世利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引导信众学习经典,解读经典,传播经典,用经典中的智慧净化灵魂,爱己、爱教、爱国。通过坚持道教中国化,让道教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有力链接,彰显传统道教精神的时代特色和社会精神,充分发挥道教积极作用,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