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道教协会

榆阳金克山道观举办蒙汉民族团结传统庙会

时间:2019-06-16    来源:陕西道教协会网站整理    

\
 
\

陕西道协网讯  2019年6月14日至16日(农历五月十二至十四),是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汉镇金克山道观(井克梁十三敖包)传统文化庙会。在最大的敖包殿内正面墙上,绘有大幅关公像,画像下嵌入墙中的小神龛内有木华黎画像。木华黎和关公两位历史上蒙汉民族英雄同供在一个殿堂。庙会期间,所有蒙汉人分批进殿敬拜,敬献哈达、羊背、酥油及茶、奶、奶酪,祈求一年平安吉祥。三天的庙会和赛马、摔跤那达慕大会,彰显蒙汉文化交融,民族团结。
        五月十二下午6时许,从百公里外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敖包嘎查赶来的蒙古人祭祀木华黎的马队到来。骑手身着蒙古传统蓝色盛装,手持一杆一丈多长的巨大“苏立德”(号令旗帜的神矛,矛形旗顶缀以3尺长的黑马鬃缨),在10位手持彩旗的骑士护卫下,浩浩荡荡来到井克梁敖包殿前,蒙汉民众鸣炮迎接,对着“苏立德”顶礼膜拜,一位长者敬献哈达,用松枝蘸马奶祭洒苍天后,将“苏立德”插到第十三敖包(木华黎墓)顶端,而后所有蒙古人在殿前席地盘腿而坐,面对燃着松枝的香,齐声念起颂词,表达自己虔诚的心情。随后,所有人分批进殿敬拜。
       五月十三上午九时,在金克山道观管委会主任折登科主持下,蒙汉群众和教职人员及专程从河北景县、陕西大荔、河南等地赶来的木华黎后裔代表,数百人参加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金克山道观上空迎风飘扬。道观管委会代表杨兵兵在升国旗仪式上讲话,他说,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集中体现,金克山道观是蒙汉民族几百年来友好团结的聚集地。
        榆阳区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张二虎、
高培宏参加升旗仪式,张二虎代表区道协讲话,金克山道观是蒙汉民族共同的庙宇,蒙汉民族虽然语言不同,表达方式也有差异,但都有共同的信仰习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民族宗教政策,该道观成为蒙汉民族团结和谐的纽带,更是推进民族文化融合的发展基础。木华黎后裔代表拜啸霖讲话,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要求,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增强参与、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及使命感。蒙族代表达布也做了发言,金克山道观是蒙汉民族共同的庙宇,敬奉着道教神明关圣帝君和蒙古族英雄木华黎,共同的信仰成为蒙汉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和纽带。
       3天的金克山敖包庙会活动,从清晨到日暮,人潮涌动,祭祀活动最多时有上万人参加,在道观外的场地上摔跤、赛马、闹秧歌、唱大戏、商贸交易,更是热闹红火。一面是琅琅的诵经声,一面是热闹的秦腔,虽语言不同,表达方式也有差异,但都是一派和谐、团结、喜庆的氛围。最后“苏立德”被马队护送回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敖包嘎查祭台。
        木华黎(1170年—1223年)是成吉思汗大将,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木华犁去世后,葬小纪汉井克梁,起名叫金克敖包,蒙语意思是埋葬英雄的地方。现在北京阜城门内历代皇帝庙供奉了79位最杰出的文臣武将牌位中,元代唯有木华黎一位,足见其在华夏历史中的地位,而被历代人所敬仰。150多年前,小纪汉土地沙化严重,追赶草场的蒙族牧民逐渐远离了井克梁,荒漠中只有十三敖包,汉族村民知道这里是蒙古人的神圣之地。清末战乱蒙汉群众自发修建一座关公庙,将木华黎墓敖包与关公庙共用一墙,使敖包与道观宇成为一体,很好地保护其墓葬,而成为今天蒙汉群众共同敬拜之地,被榆林市和榆阳区列入文化保护和建设发展景区。
(  榆阳区道教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