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道教协会

西北道教论坛系列专访:王智谈道文化与民俗生活

时间:2017-12-02    来源:陕西道协网站    

西北道教论坛系列专访:王智谈道文化与民俗生活 每件器物有神灵

\

       “眼有眼神、心有心神、举头三尺有神灵。” 西安市非遗专家王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透露出一丝敬畏、一丝自豪地神情。作为一名十多年奋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线的工作者来讲,王智对于道文化与民俗之间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民间的眼睛去发现、去守护、去记录、去挖掘”。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王智在多年的保护工作中发现,我们过新年时,要贴窗花、贴门神、放炮竹;过元宵节时,要放烟花、点花灯、闹社火;过端午节时,孩子要戴五毒帽、穿五毒裹兜、门上插艾条;过重阳节时,要插茱萸、要登高远望等,这些生活习俗中都带有道文化信仰侵润的痕记。
      “尊道贵德”是道教的最高信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王智以我国古代时的杆秤为例,从称杆上刻有或金或白的16颗星为点,解读了道文化对老百姓精神信仰的教化力量。我们的老祖宗们在秤杆上雕刻着16颗称星,除了与我国衡制16两为1斤相吻合外,这16颗秤星还象征着银河星汉。其中有象征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13颗星,它们主管着人的生死,意在强调做买卖要凭良心等价交换,每颗星关乎着人的生死。老祖宗们又在这13颗星后,将福、禄、寿的寓意赋予了剩下的3颗星,第16颗星称为福星、第15颗称为禄星、第14颗称为寿星。在称量物品时,如若给人短斤少两,少一两叫“损福”,少二两叫“伤禄”,少三两叫“折寿”,如果增一点,则增我的福、增我的寿。这也就是我们常看到卖家在卖东西时,通常会将秤杆高高挑起的缘由。一个小小的动作,蕴含着老祖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天地的情感,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所在。

 
\
 
        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在王智看来,仅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窗花,就能将这种丰富的精神文化信仰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农村过春节时,各家各户都要给“家宅六神”贴上对联和窗花,祈求“家宅六神”的护佑。在百姓看来,这家宅六神就相当于我们的衣食父母,守护着家中的每个角落。他们认为,土地爷会住在进大门的地方;灶神爷会住在厨房内;仓神爷会住在你放米面油的地方;财神爷大部分住在你放钱的位置;龙王爷管水,就会选择在水龙头的附近居住;牛马爷则会在院内的牲畜棚内居住。因此,百姓会选择在这些神明居住的地方,贴上对联和窗花进行祭拜,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敬意。这六位神明中有两位总负责神,即,灶神爷和土地爷。其中灶王爷在汉族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据说,灶王爷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期间,到天宫给玉帝陈报人间善恶,被尊为“一家之主”。在完成这一项工作时,灶王爷会利用一个善罐,一个恶罐来监管人间善恶。也就是说,平时他会根据你们家的活动和行为,随时随地的将一家人的行为做以判定,并记录保存于罐中,如你家做错一件事,他会在恶罐中放一颗豆子;做一件好事,会在善罐中放一颗豆子,年终总结之后一并向玉皇上帝报告。他所呈报的善恶帐薄就是用每家家中的灰尘做的。人们为了祈福禳灾,便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社王爷升天的时候,将家里的尘土清扫干净,无法让灶王爷将自己的一年功过带走。因此也促使民间诞生了一个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二十三,扫房子”。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中国十三亿人一齐打扫卫生,这就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爱国卫生日”。另从汉字的解读来看,因“尘”与“陈”同音,又具有了除陈布新的意思,也寄予了新年新气象之意。仅由窗花、拜祭“家宅六神”、“爱国卫生日”、除陈布新之间风俗习惯的思维逻辑关系,我们可窥探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道承负”、与人为善的思想早已植入到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中国的老百姓在生活中都有人寿丰年、祈福佑安的愿望。王智又随手拿起一幅钟馗画像,说道:“民间常说,要想打鬼,借助钟馗”。钟馗是道教宗旨中“得道成仙、济世救人”的主要代表形式。在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成为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传说钟馗的故里就在咱们的陕西终南山一带,钟馗后来飘洋过海到了日本,在日本与本土的诸神结合,变化成能防疫、防病、驱鬼的神灵。我们现在常见到的钟馗画像,如有辟邪镇宅的意愿,就必须运用朱砂绘制,并配合朱砂笔和符纸,形成道教画符驱邪的用品之一。如这幅《福在眼前》的钟馗画像,以蝙蝠带引着钟馗去打鬼的造型,借助“蝠”与“福”的谐音,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显出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浪漫情怀。
        王智认为,从非遗保护的角度来看,在众多的保护项目中,有三分之一的项目都与道文化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道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因子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最直接的呈现。从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众多的民俗生活都与道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我们民族基因中烙上了深深地印记。由此可见,我们的老祖宗不但给我们留下了星罗棋布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给我们中华儿女留下了一个绚烂多姿的精神文化世界。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