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道教协会

论道

时间:2016-06-16    来源:陕西省道协网站整理    作者:任法融

     \
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

      老子曰:“道行之而蓄之,物行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得。”道德为宇宙的功能及作用,道与德的关系是体用关系,德无道不立,而道无德不载。
      
 “道”是五千年前黄帝提出的,沿至春秋时,老子降生著述《道德经》之后逐渐发展,而后普及于人类。先秦诸子百家“仁者仁”、“智者智”,众说纷纭。故序子对各家有其评说,天下研究道的人们,都认为各自所学的是最高尚的。不过,他们研究的是道的局部,而不全面。犹如人之眼、耳、鼻、口,虽然各有所明,亦有所用,而不能相通,是一曲之士也。而太史公对“儒、墨、法、刑、名、阴阳”等家自其博而多虑、酷而博恩、残而伤性、华而少实、繁而致惑之批评,唯独对老子赞说:“使人精神专一,动台无形,旨约易操,事少功多,称为大道焉。”孙中山先生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有道德始成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此处讲的“道”与“道德”之说均指黄老提出的这个“道”而言。由此可见,古往今来,无论是史学、文学、哲学、科学及政治家,都对黄老讲的道有高度的评价。
      
大道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它虽无形无名,在冥冥中运化万物的功能,威力是无限的,任何有形事物是无法比拟的,天子皇权,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动植,有道则生;胎卵湿化,离道即亡;遐迩高卑,贵贱贤愚,无一不在道中生息。故儒云:“道也者,不可须叟离也,可离非道也。”但道生天地万物之后,其体性仍赋之于天地万物之中,往古至今无时不在,大寰宇内,遍处皆是。
      人是万物中的一部分,既此,人身中亦有道。人身中发出的喜怒哀乐,虑叹变执,姚佚启态等百般情态,皆源于人身中禀赋一点虚灵不昧的真性(道)。道与事物之关系,如同人身的性与情态一样,庄子把这种关系以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两人,一席对话,用“人籁”“地籁”“天籁”作喻,“人籁”是用竹管做的乐器,因中空得一气,而发出五音;“地籁”是大地上各种不同的窍穴,一见吹风,就自然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这种情景如同人身性一一动,百般情态产生,性一一静,其情态立忘一样。那么天地万物与“道”之关系,就是如此。百般情态无有“性”则不会产生,但无有情态,则性无处体现,没有中空一气,各种窍穴不会发出万种声音,同样无有万种声音,无处体现中空一气,这正如庄子说的“非彼”(性)、“无我”(情态及声音),非我(万物)无所取。   
      老子曰:“道行之而蓄之,物行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得。”道德为宇宙的功能及作用,道与德的关系是体用关系,德无道不立,而道无德不载。  
      重修德可以平天下。天下每每大乱,导致兵戈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皆因贪欲过度,不守本分,侵吞别国疆土、财富而致。老子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干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体上天好生之德,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视天下如一家,万众似一人,各安本分。不因分外贪求而交争。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际,相安无事。如此,人类自安,四海宁静,天下太平。《黄石公素书》云:“德足以怀远。”意即德行充实于内者,道的作用及人的精神似电波一样,可流露发射于宇宙之中,它的神奇力量在无形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人类怀慕悦之心,近者归,远者服。  
      重德可保身。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擢鸟不抟。”又云:“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意即:德性纯厚之人,心境恬淡无为,少私寡欲,心地善良,体性圆明,物我一体,无所不容,大慈大悲,其善良的精神信息便应于外。德可以服众,可以生财。因有德之人,以善处事,忠诚接物,声望远达,吸引万物,人不招而自来,财不求而自来。  
      德能消除灾彰,解脱病苦。老子云:“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人之灾障、病苦由何而生?是因为人之私欲太重,招来的灾祸障碍。从政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从商者明瞒暗骗,巧取豪夺,日夜纠缠不休,流吹欲海。以致气血不畅,经脉瘀结,神志恍惚,幻觉频生,内则百病缠身,外则处境艰难,人情乖戾。此时,太和真气,自然注润身心,驱遣鬼惑,安寂六根,人身百骸,九窍五脏,滞碍消除,烦恼之孽,众苦罪源,悉皆除荡,沉疴亦能自痊,尘劳溺可扶,一切灾厄烟消云散,逍遥人间,乐享天伦。  
      老子曰:“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由自然而产生,但天地万物仍由自然而运化。所以生长、收藏、治乱、安危、成败、兴衰、吉凶、祸福均属自然。自然也即老子广义的道,在老子看来,是宇宙的唯一存在,是自为自在,独立不改的。道、自然,就是自本自根的自主本体。  
      天地之自然。宇宙形成之后,自然形成天尊地卑的高下对仗之关系。然后随太阳东升西降,月亮亏盈圆缺,阴阳进退,伸屈盈缩。紫微星居中天之上,斗罡转向,星辰运移,明生岁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阳长阴消,气候温和,万物草木,随之丛生;斗柄南指,天下皆夏,阴尽阳极,暴暑炎热,万物繁茂;斗柄西指,天下皆秋,阴长阳消,气候萧凉,万物始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阳尽阴极,万物收敛。故天空中,日月往来,风云雷雨,自然始作。雷以动之,风以挠之,日以煊之,雨以润之,万物随之。山石草木,生长收藏,飞禽走兽,生老病死,无一不在大化中生息。这种造化,是天地之自然。天地运化,日月往来,无任何主观意志主宰和操纵,而是自然而然。事物之自然。天地之间,一切事物变化生息均属自然。飞禽生羽,自高飞翔;走兽四足,陆上行走。蛇无足仍可行,蜈蚣多足亦不累。物体构形,头上脚下,胸前背后,两臂左右。乌不染自黑,鹤不洗自白,均属自然。 
      人生之自然。人之处世,祸福安危,因果自然。福在积善,祸在积恶。故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易传》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人的生命长短,健康病患,是与人们日常食息动止有自然关系,亦是自然形成的。肉腻大饱,酗酒酩酊,酸甘不调,沉滞酒色,流吹欲海,破伤元阳,神魂昏迷,五脏不调,六腑不泰,久持必病。人之喜怒无常,以致情绪失度,神经错乱,气滞不通,血碍不畅,百脉不调,表里疾生,不能尽其天年,中道而夭。因之人的饮食必须生熟相一,五味调和均匀,饮食规律,举止谦柔,言谈真诚,处事和顺,如此日久,五脏清凉,六腑调泰,骨骸之间通畅,气血营卫不紊。自然体健而长寿,享尽天年。由此可见,人之健康、病患、生命长短均与人之日常举止生活有自然之关系。  
      自然是天地万物的始母,亦是天地万物的归宿。故老子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这里讲的“静”是指宇宙未形成之先的原始状态,即无色、无味、无形之境地:“命”是天地万类的生命渊源(自然)。常言道“由哪里来(自然),最后仍向哪里去(自然)”。  
      “中和”这一理念,早在黄帝时就涉及“和谐”思想,在他的著作《阴符经》中就明确的提出:“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盗”之意是说:天地运化万物的妙用,在不知不觉的冥冥之中,因在暗处运动,故称盗。“宜”是“和谐”之意。这段话之大义是天地、万物、人为三才,这三者之间互运关系达到宜(和)的境界,才能长治久安。老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在《道德经》中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此可见,宇宙之间,任何事物在发展运动中超越限度(中和)都会产生不良之结果。
      故宇宙之间,森罗万象,芸芸众生,无一不在中和中生息。阴阳和谐,星辰循序,天清地宁,河海静默,山岳稳固,风调雨顺,万物繁荣;人类和谐,天下太平,四海宁静,社会稳定;国政和谐,百官尽职,百工尽技,国运昌盛,民安物丰;家庭和谐,六亲和睦,人丁兴旺,幸福美满,诸事有成,乐享天伦;人和谐,百脉畅通,心旷神怡,延年益寿,愉快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