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林:文明互鉴,以道相通
时间:2021-03-26 来源: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第一,道教是宗教信仰,也是生活方式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完全具备西方经典社会学家对宗教的定义。如我们有明确崇拜的对象(道和神仙信仰体系)、完备的教团组织和专职教职人员、独具特色的道家礼仪和祈祷方式等等。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的核心信仰是“道”而不是其他超自然的神明,并且通过“道”来解释神和人的关系,说明宇宙和社会的形成、演化的过程,围绕着对“道”的信仰而产生了道教科仪、修炼方法和清规戒律等等。如《想尔注》中说“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此处的“一”就是道的表现形式。而太上老君代表的就是我们的三清道祖,他们是道的化身。其他神仙或者是道气所化,或者是修炼得道而成,都以道为根本。但道又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需要我们用心来体道悟道,直到修道有成、与道合真。
此外,道教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与其他宗教将人生理想和终极追求寄托在来生、彼岸不同,道教提倡重生、贵生、乐生,倡导人们关爱生命、热爱生活、快乐人生,既追求肉体长生,又重视精神超越。《道德经》说:“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也就是把人作为宇宙中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修道有成、与道合真的圣人,也无法割裂与人间社会的联系,仍然要关心世间百姓疾苦。道教的“道”是生生不息的天道,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蕴含在日常行为中的方法、规律和准则。
修道不仅是从自然中悟道,更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历练和积累。道教的教理教义、清规戒律、礼仪服饰等内容都是围绕人的社会生活展开。我们通过忠孝爱国、济世利民、崇尚科学、崇俭抑奢等思想弘扬和实际行动,践行大道真理,也因之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道教文化。如在传统社会,道教对哲学、科学、技术、医学、书画、建筑、饮食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些至今为全世界的人们欢迎和喜爱,可谓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历久弥新。当下风靡全球的绿色低碳生活、慢节奏生活、健康生活等新生活方式都受到道教理念影响,来源于道教的太极拳、打坐、道医、茶道、香道、道乐等特色文化也在世界流行起来,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第二,道教是中国宗教,也是世界宗教
早期道教主要是随着华人圈的扩展而不断传播,而当今时代的道教文化已经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世界各地当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道教已经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遍及世界五大洲。道教能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在我看来应该有以下原因:
一是道教始终保持着“天下视野”。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天然带有中国特色,蕴含着来自中华文明的丰富智慧与经验方法。但道教从未局限自己的视野,而是强调“天下有道”。“天下”拿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一种“全球视野”。“道”是世界普遍存在规律与准则,包含着超越国家、民族和区域的世界意识。道教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承认世间万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具体到道教传播上来说,我们认为天下的“道”是永恒不变的,但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天下有道”就是要承认差异性并从中找出符合大道的共同点并发扬光大。
二是道的和谐、包容、和平、慈爱等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在历史上,道教对其他宗教始终保持和平、融合的态度,主张学习其他宗教的优点和长处。王重阳祖师曾有诗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和谐包容的特性也使道教在传入世界其他地区时,不会与其本土主流文化产生冲突,而是积极融合的态度,所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道教提倡“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就是关爱他人不分国籍、民族和社会等级。金元之际,丘处机真人曾觐见成吉思汗,阻止了蒙古军队对中国北方及中亚一带居民的屠杀。这些被丘处机祖师庇护的人,大多数并不是道教徒,甚至连道教是什么都不知道。但祖师并未持有任何偏见,仍然尽力维护拯救。具体到今天,道教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也没有以强制性皈依、入道为标准,而是面向所有愿意了解和热爱道教文化的人,即无门槛传播。这也是当今时代道教传播的一个重要优势。
三是频繁的国际交流已经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壁垒。以往道教传播最困难之处就在于语言和文化观念的壁垒。道教经典中的教义理念离开汉语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抓住精髓。但是当今时代,随着人类文明交流日益频繁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壁垒也逐渐被打破。例如《道德经》的外国翻译版本就达上百种之多,这其中也包括意大利语版本。近年来我们举办了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向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团体、友好组织和学术机构赠送了《中华道藏》等珍贵典籍,在国际上引起了翻译、学习道教文化的热潮。同时我们在培养人才时,也注重加强外语方面培养,中国年青一代道教徒的外语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这必将对道教走向世界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三,道教根植传统,也要适应当代
近代以来,道教也历经了一个从衰败到复兴的过程。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处在这个过程当中。因此有一些学者认为,道教之所以衰败是因为道教的根基在传统农业社会,道教文化的来源是对传统社会生活的经验总结,而当今社会是工业和信息社会,生活方式和游戏规则已经改变,道教已经不可避免走向衰落和消亡。然而,事实证明,道教不仅没有消亡,而且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究其根本,一个文化、一个宗教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还是在于它能不能提供这个时代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面对当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和健康问题,道教的一些理论经验仍然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恬淡守静、少私寡欲的生活理念,重生乐生、性命双修的养生方式,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慈善精神等,仍然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在坚持这些方法和和理念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的世界已经跟历史上道教祖师所处的时代有了很大不同,在工具理性、快节奏生活占据主流,科技高度发达挑战宗教信仰,各区域各群体诉求多元化的时代,也对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前中国道教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变革,就是以构建新时代的教义思想体系为重点,推动道教在教义思想、清规戒律、礼仪服饰、人才培养、组织管理、对外交流等方面发生新的变革,以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同时我们也希望世界其他国家的道教界,在学习中国道教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发挥本土优势,让道教的精神理念与当地本土特色结合起来,形成“道通为一”又“万物并生”的良好格局,让道教精神和道教文化造福人类社会。
总而言之,道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必将起到关键作用。总结起来就是:道行天下,因兴趣而缘起,因文化而兴盛,因生活而长久,因交流而精彩,因时代而变革,因信仰而成功。
(本文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在意大利道教论坛上的发言)